作者:本站 时间:2025-04-07
下一代北斗,雷声大,雨点小,到现在大家都在期盼早一点开始投入工程化实施部署。可是,“只听到楼梯响,看不到人下来”,真正有点望眼欲穿。我国的许多重大工程,往往是以项目的形式,来开展,一旦工程完成,下一步如何走,有点举棋不定。但是像北斗这样的重大工程,是个“百年老店式”的产业,需要有稳定的机构来管理运作,下一代北斗亟待进入常态化运作管理,这是摆脱北斗三号与下一代北斗断档期的最好办法,也就是从工程项目方式过渡到产业性常态化运作管理,要有稳定的常态化组织机构来承先启后地组织实施,这是不言自明的发展结局。
从国外的GNSS发展情况看,美国50多年的GPS演变进程,至少有四个方面可资借鉴:一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;二是稳定透明的系统政策;三是持续推进的技术进步;四是不断改进的管理体制。尤其是管理体制,在GPS建设之初,为了解决军兵种之间的系统主管部门之争,专门成立了“GPS计划联合办公室”,确保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。在GPS投入正式运营之后,国防部和运输部之间的军民主管之争,闹得不可开交,于是在1966年成立了部际执行协调委员会,由两个部门副部长担当委员会共同主席,保证了系统运营服务的正常开展。随着GPS应用服务的不断广泛深入和国际合作的不断拓展,2004年专门成立了国家天基PNT执行委员会,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权利和义务,并且将GPS明确为国家系统,该委员会归白宫管理,从而更进一步理顺了各部门间的关系,利于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。俄罗斯的格罗纳斯和欧洲的伽利略,从系统而言,都明确由相关部门主管,特别是欧洲伽利略系统,近年来,先有欧洲伽利略管理署,进一步由欧洲空间计划署进行管理,而且还定期出版《GNSS市场报告》和《GNSS用户技术报告》,以及其他一些出版物,产生巨大的影响力。
而我们国家,目前在北斗系统日常管理由军方某某单位负责,和北斗产业市场,特别是民用产业与市场管理众望所归,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管理,并且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持续召开,把永久性会址落户在株洲,以期持续不断地推进北斗规模应用,促进市场化、产业化和国际化。而下一代北斗,如何推进,以及明确由那个部门负责实施部署,至今一直为公众重点关心的方面,大家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至少没有明确宣布。在系统层面,我国在信息透明度上,还需要提高,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研究,和市场进展分析和相关信息披露上,要加大国家投入,形成舆论上的发展话语权,才能在产业发展上赢得主动权。在这方面,欧洲围绕伽利略应用服务,特别是市场和产业与用户技术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工作,特别是欧洲空间计划署,应该说功不可没,形成了常态化机制,产生了影响力,构成了驱动力,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我们在这里就北斗产业的发展,特别是结合株洲的北斗规模应用推进行动,说说株洲的一些做法,希望在常态化运作方面发挥一点点作用。株洲在这方面强调“四化”原则:一是开展体系化规划,构建高端战略智库,做好北斗规模应用“参谋部”;二是驱动融合化创新,促进多技术、多系统、多产业、多基地(天地基、室内外、导航通信、时空信息)的融合,做好株洲北斗规模应用“发动机”;三是推进平台化运作,把平台打造成为各种资源、技术、能力集聚地,形成共建共享共赢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,带动企业、个人、大众的创新创业创造热情和意识,成为推进株洲北斗规模应用的商业化运营发展“推进器”;四是实现生态化运作,在政策法规、标准规范、营商环境等方面做过细的工作,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实现闭环,助力株洲成为北斗规模应用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重要“策源地”。虽然,其中有的工作还只是刚刚开始,但是这种有意识的作为已经纳入株洲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脉络,而且专门设置若干北斗常设机构,在推进常态化有序有效管理。
转载斗室智库 原创曹冲